专访许海东:汽车芯片短缺影响有望下半年逐渐缓解
2021年6月17日-19日,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办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接受了媒体的访问,许海东表示,我国存在的芯片短板问题,也需要业内所有人花功夫、花技术去解决。

专访许海东:汽车芯片短缺影响有望下半年逐渐缓解

来源: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2021-06-20

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6月20日10时讯(张世钊)2021年6月17日-19日,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办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接受了媒体的访问,许海东表示,我国存在的芯片短板问题,也需要业内所有人花功夫、花技术去解决。     

下半年芯片短缺影响将逐渐缓解

许海东认为,目前芯片短缺的影响,应该说还是一个短期的影响,对于汽车行业来说,可能上半年的影响在10%以内左右的水平,下半年会逐渐缓解,从第3季度,尤其是第4季度会有所缓解,缓解以后有可能把损失会补回来。关于芯片方面的问题,我们说主要是在供求关系上,原因是去年的疫情,导致了芯片厂家没有扩产能的需求,因为在去年悲观的情况下,大家不会考虑扩建产能,都是在收缩产能,全球的经济都在下滑,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新增投资产能的冲动。但实际情况,我们整个汽车产业,包括消费类电子产业,销售恢复非常快,疫情袭来,大家闷在家里没事干,就上网,网购,包括在互联网上操作这样一些东西,这样就导致整个消费类的电子产品出现增长。

原来很多生产汽车的,一发现汽车的订单不够,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订单多,马上就转成了生产消费类的订单,而汽车车规级要求很严格,一般说一条生产线上要求,日本企业都是这样,只能给我做汽车芯片,不允许做消费类电子产品芯片的,这条线就专门做汽车的芯片,才能保证车规级的要求。你要增加订单,人家转产过来没有几个月是不可能的。芯片产能的投资是一年到两年左右才能具备生产能力,所以现在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加班加点,大家在汽车行业内,我们用单班到双班,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方法。再加上芯片短缺还受一些恐慌性心理的影响,大家预测到芯片短缺,都加大订单,一旦加大订单以后整个产能就全都不够了,因为每个人的订单比原来的高出一倍两倍三倍,汇集到芯片厂家手里的时候就是天大的数量,是完全保证不了的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也导致了整个芯片的短缺。但是到现在为止看下来,全球也没有说哪个厂全停掉了,此外新能源汽车本身产量比较小,所以影响也就比较小。

IDM模式或成未来主流代工模式

目前,芯片的生产模式分为专业的代工模式,芯片厂商负责生产和销售,其他的交给封装厂去做,还有一种是IDM模式,专业的把产业链全部做下来,在芯片荒的情况下,它自己就可以掌控芯片生产的产业链上下游,IDM模式会比较有安全感。

许海东说,代工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,比如说华为海思就管设计,谁做,交给台积电做,测试和封装都交给下面的企业,分成三阶段,第一段是设计,第二段是芯片的制造,第三段是测试封装,这是专业化分工,专业化分工效率就会更高。因为它可以用专业的设备,并且对于西方来说,它一定是喜欢这种模式,因为只有这种模式才能支撑它的高福利社会,西方希望就是做脑力劳动,就像苹果手机,苹果手机设计一定是在美国,设计在加利福尼亚,制造在富士康。专业化分工带来了非常高的效率,而人家搞设计,搞创新的,搞高附加值都是在美国和西欧,搞品牌的都在美国和西方。那么这种附加值会非常高,我们都知道微笑曲线,前后端附加值非常高。它是一种全球的惯例,IDM模式原来是日本企业有这种特点,芯片自己设计、自己制造,自己封装,IDM主要就是在日企,但瑞萨也是制造环节。

现在全球的政治形势变化,尤其疫情影响,对供应链安全大家会非常重视,所以IDM模式,比如说中国自主的供应链安全,就是IDM模式。但是我们的市场大,我们在国内是不是可以做成华为设计、京东方代工,这是我们自己的内循环,我们自己做,这就是我们总体思路,就是IDM这种模式。这种模式,包括美国,为什么它会和韩国签约,就是它自己也没有制造的环节,这次大家都看到了芯片一紧张,德国找台湾企业,美国也找台湾企业,就是它只有设计没有制造,它现在也在考虑怎么样补供应链安全,所以它和韩国LG签约,签约的两个核心,韩国LG芯片的制造放在美国投资,第二,搞新能源汽车,美国也没有电池,电池做得好的都是中国,最大的是在中国。LG有电池,所以LG到美国来投资。美国没有电池制造商,特斯拉在美国的时候,都是松下在美国建的厂,它发现这样自己干不了,所以把朋友圈拉过来,把日本和韩国拉过来,其实也在补它的供应链,这种思路就是说逆全球化,未来很可能不光是芯片产业的IDM,而是所有产业都会如此。

无障碍
推荐 |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| 区县 教育 文艺 | 健康 财经 生活 | 问政 汽车 直播 | 政法 视听 专题 | 鸣家 史家 旅游 | 房产 国企 原创 |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
  • 站内
站内
分享
新浪微博
微信

专访许海东:汽车芯片短缺影响有望下半年逐渐缓解

2021-06-20 10:40:10 来源:

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6月20日10时讯(张世钊)2021年6月17日-19日,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办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接受了媒体的访问,许海东表示,我国存在的芯片短板问题,也需要业内所有人花功夫、花技术去解决。     

下半年芯片短缺影响将逐渐缓解

许海东认为,目前芯片短缺的影响,应该说还是一个短期的影响,对于汽车行业来说,可能上半年的影响在10%以内左右的水平,下半年会逐渐缓解,从第3季度,尤其是第4季度会有所缓解,缓解以后有可能把损失会补回来。关于芯片方面的问题,我们说主要是在供求关系上,原因是去年的疫情,导致了芯片厂家没有扩产能的需求,因为在去年悲观的情况下,大家不会考虑扩建产能,都是在收缩产能,全球的经济都在下滑,这种情况下大家没有新增投资产能的冲动。但实际情况,我们整个汽车产业,包括消费类电子产业,销售恢复非常快,疫情袭来,大家闷在家里没事干,就上网,网购,包括在互联网上操作这样一些东西,这样就导致整个消费类的电子产品出现增长。

原来很多生产汽车的,一发现汽车的订单不够,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订单多,马上就转成了生产消费类的订单,而汽车车规级要求很严格,一般说一条生产线上要求,日本企业都是这样,只能给我做汽车芯片,不允许做消费类电子产品芯片的,这条线就专门做汽车的芯片,才能保证车规级的要求。你要增加订单,人家转产过来没有几个月是不可能的。芯片产能的投资是一年到两年左右才能具备生产能力,所以现在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加班加点,大家在汽车行业内,我们用单班到双班,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方法。再加上芯片短缺还受一些恐慌性心理的影响,大家预测到芯片短缺,都加大订单,一旦加大订单以后整个产能就全都不够了,因为每个人的订单比原来的高出一倍两倍三倍,汇集到芯片厂家手里的时候就是天大的数量,是完全保证不了的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也导致了整个芯片的短缺。但是到现在为止看下来,全球也没有说哪个厂全停掉了,此外新能源汽车本身产量比较小,所以影响也就比较小。

IDM模式或成未来主流代工模式

目前,芯片的生产模式分为专业的代工模式,芯片厂商负责生产和销售,其他的交给封装厂去做,还有一种是IDM模式,专业的把产业链全部做下来,在芯片荒的情况下,它自己就可以掌控芯片生产的产业链上下游,IDM模式会比较有安全感。

许海东说,代工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,比如说华为海思就管设计,谁做,交给台积电做,测试和封装都交给下面的企业,分成三阶段,第一段是设计,第二段是芯片的制造,第三段是测试封装,这是专业化分工,专业化分工效率就会更高。因为它可以用专业的设备,并且对于西方来说,它一定是喜欢这种模式,因为只有这种模式才能支撑它的高福利社会,西方希望就是做脑力劳动,就像苹果手机,苹果手机设计一定是在美国,设计在加利福尼亚,制造在富士康。专业化分工带来了非常高的效率,而人家搞设计,搞创新的,搞高附加值都是在美国和西欧,搞品牌的都在美国和西方。那么这种附加值会非常高,我们都知道微笑曲线,前后端附加值非常高。它是一种全球的惯例,IDM模式原来是日本企业有这种特点,芯片自己设计、自己制造,自己封装,IDM主要就是在日企,但瑞萨也是制造环节。

现在全球的政治形势变化,尤其疫情影响,对供应链安全大家会非常重视,所以IDM模式,比如说中国自主的供应链安全,就是IDM模式。但是我们的市场大,我们在国内是不是可以做成华为设计、京东方代工,这是我们自己的内循环,我们自己做,这就是我们总体思路,就是IDM这种模式。这种模式,包括美国,为什么它会和韩国签约,就是它自己也没有制造的环节,这次大家都看到了芯片一紧张,德国找台湾企业,美国也找台湾企业,就是它只有设计没有制造,它现在也在考虑怎么样补供应链安全,所以它和韩国LG签约,签约的两个核心,韩国LG芯片的制造放在美国投资,第二,搞新能源汽车,美国也没有电池,电池做得好的都是中国,最大的是在中国。LG有电池,所以LG到美国来投资。美国没有电池制造商,特斯拉在美国的时候,都是松下在美国建的厂,它发现这样自己干不了,所以把朋友圈拉过来,把日本和韩国拉过来,其实也在补它的供应链,这种思路就是说逆全球化,未来很可能不光是芯片产业的IDM,而是所有产业都会如此。

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看天下
[责任编辑: 李洵 ]
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
精彩视频
版权声明:
联系方式: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:60367951
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,在互联网上使用、发布、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或“来源:华龙网-重庆XX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的作品,系由本网自行采编,版权属华龙网。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华龙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、名称、水印的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。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,联系邮箱:cqnewszbs@163.com。
附: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: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