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被这些“安全谎言”骗了多久?
汽车界总有无数流言蜚语,被广大车主所传播。出于安全的重视,下面我们根据C-NCAP及国外NCAP的评价试验所得出的结论,对于5个较为常见的“安全谎言”进行甄别,还原汽车安全性的真面目。
车型越大越安全
车型较大的车辆,在碰撞事故中占有一定优势,很多人都赞同这种说法,所以对SUV等尺寸较大的车型情有独钟,认为其安全性比较高。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不全面的。
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,对于SUV等车型来说,有一种事故发生的几率非常高,那就是翻滚。
因为底盘高,行驶时的稳定性较差,高速急转弯时很容易侧倾及翻滚。
结论:大车有大车的优势,但不足的地方也是有的。
安全气囊不打开=车辆不安全
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,“某款车型发生碰撞事故,但车内安全气囊无一打开,因此造成车内乘员受到严重伤害。”言外之意是,车内乘员受伤的原因归结为气囊未能打开,意味着车辆不安全,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。
我们知道,安全气囊是采用火药引爆的形式,在很短的时间内弹出气囊,其膨胀速度可达100~300km/h。如果在不该打开的情况下,安全气囊打开了,那么安全气囊反而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。
因此安全气囊是个双刃剑,生产厂家制定严格的展开条件,只有当碰撞速度达到一定值(20~30km/h)时安全气囊才会打开。
结论:好的安全气囊系统应该是该打开时打开,不该打开时不打开。
低速行车或坐后排,不带安全带没关系
无论高速碰撞还是低速碰撞,车内乘员受的冲击力都非常大。研究表明,当车辆仅以40km/h碰撞其他物体时,车内乘员身体前冲力,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kg重的水泥块。人体根本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冲击力的,所以需要安全带的保护。
有数据调查显示,和佩戴安全带相比,后排乘员不佩戴安全带,被甩出车外的几率高7倍、死亡率高4倍。
结论:无论高速还是低速、前排还是后排,都应正确佩戴安全带。
车身变形越小越安全
两车发生碰撞,很多人都认为变形较小的车比较安全,而变形较大看起来比较惨烈的就不安全。这也是一种谬论。
汽车碰撞事故从力学的角度来看,是一个能量转换吸收的过程。碰撞产生的总能量与车的质量和速度有关,这些能量将全部由碰撞的车辆和车内的乘员吸收。如果车辆本身吸收的能量多了,车内乘员受到的冲击就较小。
用一个简单的比喻,你穿坚硬的钢铁衣和厚厚的棉花衣挨打,钢铁衣不变形,但是你疼,棉花衣被揍软了,你不疼。
结论:汽车碰撞时吸能变形是保证车内乘员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。
自主品牌不安全
这不能单纯理解为崇洋媚外,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所致。C-NCAP早期测试的自主品牌成绩确实较差,和同级别的合资品牌差距不小。
但目前自主品牌基本上达到了合资品牌的水平,有些自主品牌车型,甚至超过了同级合资品牌车型。比如,长安CS55、比亚迪宋、吉利博越等车型,先后在C-NCAP的测试中取得5星级评价,并在评分上超过了众多合资车型。
结论:自主品牌中也有安全性能出众的车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