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半年SUV销量暴涨44.4% 中国品牌如何再创辉煌

在北京车展亮相的长安CS95
随着2016年时间过半,中国车市的中期考试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。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突破千万大关,达到 1,065.4万辆,同比攀升11.5%。其中SUV车型表现最为抢眼,总销量达到391.5万辆,同比增长44.4%,同时中国品牌SUV车型继续领跑销量榜单。整理上半年新上车型数据不难发现,在SUV车型市场中,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似乎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。其中中国品牌更愿意将低单价、短周期、小车型定为发展战略,而合资品牌则继续稳扎稳打深耕紧凑型SUV市场。那么,看未来中国品牌还能在SUV车型市场的“热土”上抢占先机吗?
需求变化带给中国品牌SUV机遇与挑战
虽然目前的SUV市场上,哈弗、宝骏、传祺的销量遥遥领先,但是在上半年销量前20中,合资品牌依靠其产品力和品牌溢价更多的将15万元以上的中端市场牢牢把控。而中国品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抢夺5万-15万元的市场份额中。但是低售价意味着低成本,而低成本则意味着差强人意的产品力,这样用户口碑就很难建立,最终导致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难以提升。
在上半年新上市的19款车型中,有8款小型SUV和7款紧凑型SUV;而在上半年销量前20中,有7款小型SUV和10款紧凑型SUV,说明现阶段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车企都看好中小型SUV市场。但是将数据拆分后发现,在上半年SUV销量前20中,奥迪Q5、别克昂科威、众泰T600分别形成了中型SUV市场中高中低三个档次车型覆盖,并且拥有非常不错的销量数据,消费者的观念似乎发生了转变。
的确,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,消费者对于自己的用车需求也将更加明确。SUV车型高通过性、空间灵活的优势将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,这对于中型SUV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并且随着国家计生政策调整的后效显现,其政策红利或将助推中型SUV车型的发展。中国品牌将不再固守低端,而是向高端市场不断突破。
日趋理性的消费观念主推中国品牌前进
近些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,多方面利好因素使中国车企迅速完成了前期的技术积累,但由逆向研发所带来的问题也在凸显。所以抛开成本定价、终端优惠、政策扶植等因素的影响,合资品牌在产品力、口碑等综合性能上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。
但目前的中国消费者,在购车时的消费观念已经日益成熟,这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目前,消费者将更加认可市场定义的“黄金排量”,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汽车性能的要求将由“能用”转变为“够用”,满足自身对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。所以对于自主车企来说,怎样在保证现有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,与合资品牌良性竞争就变得尤为重要。
我们相信,随着时间的推移,汽 车的工具属性将被进一步放大,能够满足用车需求且经济环保的车型将逐渐被市场所认可。而中国品牌则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,通过加强自身产业链的把控进一步 降低运营成本,从而以优秀的“品价比”打动消费者的心。
中大型SUV或是中国品牌未来新“旗手”
面对自主兄弟的“混战”和合资竞品的“反攻”,一些中国品牌“另辟蹊径”,推出中大型SUV,并希望以此打开高端化道路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日前举办的一场有关SUV市场发展的论坛上对记者表示:“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,大中型SUV的增长速度正在加大。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汽车企业应该着力发掘该细分市场的潜力。”
据平安信德(北京)企业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边建平分析,截至2015年底,中端市场占类别市场的份额为10.45%。而从其它主流类别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,SUV的中端档次市场份额达到30%以上才能为整个市场提供足够的结构稳定力。从10.45%到30%,市场为中端档次SUV的二次井喷预留了辽阔的空间。
另外,合资品牌在该细分市场布局的车型并不多,也为中国品牌SUV车型提供了机会。最早引入的广汽丰田汉兰达一直拥有不错的口碑,2015年实现国产的长安福特锐界也有不错的销售成绩。数据表明,6月,汉兰达与锐界分别销售8413辆和9288辆。
今年下半年,中国品牌中大型SUV就将扎堆儿推出。长安CS95、广汽传祺GS8、东风风行SX6、金杯蒂阿兹、大迈X7、众泰SR8、力帆X80等车型陆续上市,这几款车型在定位上均在往中大型SUV上靠拢。
不过,中国品牌SUV的高端化此前已经遭遇了一波挫折。作为长城哈弗品牌高端化产品的H8,2015年上市后销量并不突出。数据显示,6月,H8销量为425辆;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692辆,H9的情况也类似。中国品牌SUV后续市场如何,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。